Category Archive 理念分享

By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我在嘎噹噹的日子-大地旅人PDC學習紀錄

作者: Peter

我和樸門

幾年前因為工作的關係參與過一天邱奕儒老師在花蓮大農大富建置的食物森林計畫,那是第一次聽聞「樸門」這兩個字,但可能因為訓練時間過短,自己對農業又欠缺敏感度,最後只記得螺旋花園裡多層次種植的技巧,對於樸門背後的哲學觀與在意仍全然無知。後來,樸門所推動的幾項計畫例如都市可食地景、雨水收集、麵包窯、火箭爐等,在台灣逐漸蔚為風潮也出了不少相關書籍,不過對我來說樸門始終是破碎的知識,很難從這些技術操作中得知技術背後生成的脈絡與觀點,而大地旅人十四天在台東的課程則恰好解決了我這方面的疑問,課程過後對於樸門有了嶄新的認識與體驗。

Read More
By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來自野地的訊息】思念的味道 龍葵

作者: 陳希姸

龍葵,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100公分,莖直立,葉片卵型或近菱型。龍葵具有烏黑透亮的果實,酸甜可口,台語叫黑甜仔。以前經濟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很多家庭沒辦法購買嬌貴的蔬菜,只好在野外採摘免費的野菜食用,說來有趣,雖然野菜沒有經過精心的栽培,但它的美味絕對不比蔬菜遜色,而龍葵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美味野菜之一,它甚至是很多人的鄉愁菜。以下將會介紹龍葵:

Read More
By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來自野地的訊息】「百草之王」艾草

作者: 陳希姸

艾草,一種廣為人知的民俗植物,它是草本植物,株高最高可達120公分,淺裂至深裂羽狀葉,全株具香氣。古人認為艾草可以避邪、避毒、治百病,就連李時珍也特別推崇艾草,並把艾草記錄在《本草綱目》中。由於艾草生性強健,容易取得,且具有多種用途,中國的湖北省甚至將艾草稱為「百草之王」。以下將為大家介紹艾草:

Read More
By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找回食物生產背後尊重生命的價值-2015內城田間生態踏查紀實

作者: Peter

生產者除了消極用藥,還能作什麼?

如果你是一位農民,一個用藥就能輕易解決的問題,你還願意花上時間研究其他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嗎?

對於許多農夫來說,若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替換掉農藥對土地的傷害,其實他們也願意嘗試,然而這件事背後需要極多跨領域的整合,門檻極高,外行人並不容易入手。

Read More
By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野豬的誓約

 一大早接到了Eric打來的電話,說是茄苳埤山豬來訪,請我趕緊去做紀錄。

        茄苳埤是基金會其中一個教育據點,所在之處因為環境封閉、人煙罕至,吸引不少居住在後山的動物前來溜搭 ,舉凡帶著一家子來的彌猴爸爸、停駐在樹梢上的大冠鷲,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的山羌都曾是座上賓。在這之中與我們關係最為密切的則非山豬莫屬,園子裡的蚯蚓與眾多植物的地下莖對他們而言便是上等佳餚,更是迎冬不可或缺的補品。只是,電話打來的當下我還意興闌珊,心想山豬跑來「鬆土」這件事早已司空見慣,還需要再多記上什麼嗎?

Read More
By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米蟲教我的事

作者: 蔬活合作社

想吃碗台灣好米,赫然發現好幾隻黑芝麻般的米蟲在米袋裡快樂地爬來爬去….發現米蟲的經驗大家都有,雖然感覺不太好,但頂多洗米時撈除,不會浪費得來不易的米。其實小小的米蟲,某種程度上正可反映米的生產履歷,讓我們好好來了解一下吧!

Read More
By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味覺返祖

作者: Peter

       作為一個客家裔的後代,雖然從小就在豆醬、福菜、蘿蔔乾這類發酵食品裡打滾,但老實說,我對他們的認識也僅止於餐桌上的食物,心想不過就是些如蔥、薑、蒜一般的配角,有何稀奇?

Read More
By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小國小民的出路-與大自然和解研討會記實

作者: Peter
非營利組織的國際參與行動

2014年的夏天我先是與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陳慈美老師遠赴希臘羅德島參與一場跨領域的學術研討會,返台後又立刻投入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在宜蘭所籌辦的「國際環境守護組織(Caretakers of the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CEI)青年年會」,台灣在這兩個國際平台上的參與與努力皆受到許多外籍友人的嘉許。我從這兩個會議省悟到,即便台灣因政治因素在國家定位上頻遭他國打壓,但類似的非官方交流機會卻大大提供了台灣在國際重要議題上的參與機會與發言權,更難得的是我們也藉此與許多國際友人培養出深厚友誼,共同為環境教育的未來互相激勵。

Read More
By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季風,森林,地下水

作者: Peter

   從全球氣候帶來看,台灣本該是一片少有生機的荒漠大地,但島上嚴峻的高山卻又如一雙手掌恰如其分的攔截住來自海洋的水氣,這座島嶼自此開始有了不同的妝容。

Read More
By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小牛的雜談

作者: Lun

牛寮裡已經三歲的小牛小花,若是在以往阿祖阿祖輩的那個年代,這個歲數已經要在田裡勞動負重了,你可以想像,水源豐沛的內城一帶,水圳周遭也是那個年代內城孩子們牧牛撒野的地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