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介紹-聯禾國的耕耘者

By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小農介紹-聯禾國的耕耘者

作者: 日和基金會

樂觀求進步的快樂老農

黃枝成民國45年次,曾突發急性高血糖症狀,在半年的床榻休養時想到的是:「就算現在身擁億萬家財,也嘸路用」。熱中於吸收新知的他,早在十幾年前便有想要進行有機耕作,但因為銷路問題而作罷。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讓這個深埋心中的有機想望激起漣漪,在同村晚輩阿輝的邀請下,於2012年加入聯禾米計畫。

自從政府實施休耕政策以來,各地的農田開始荒廢,內城也不例外。加入聯禾國的第三年,他對於聯禾米計劃中,有新的年輕農夫歸農,很給予肯定。也希望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農夫的行列,讓荒廢的農田再度變成良田。

善良助人的夫妻檔

賴漢輝(阿輝)&曾儷娟(阿娟)

一對年輕夫妻,相同理念促成了隔壁兩村的聯姻結合。阿輝平日任職於食品廠,儷娟則與朋友合夥成立清潔工作室,忙碌的雙薪生活,為的是二老二小的三代同堂家庭而打拚。為了想過蠻荒生活和養老打算,嘗試做業餘農夫,在經歷2012年高潮迭起的初次種稻經驗後,更加堅定走無毒農業的路。茹素十幾年的阿輝和個性善良的儷娟,期望能以自身能力幫助生活上弱勢的人。

而阿輝更是聯禾米的重要推手,不但積極邀請同村資深從農前輩加入聯禾米計劃,對於邁入第三年的聯禾國的未來,他想說的是:

和風徐徐,蛙鳴蟲叫,鳥語花香,寧靜中帶點吵雜,蜻蜓滿天飛,螢火蟲更是夜裡的常客。有時很難用言語來確切描述她,是心境或是情境那鄉村般的景致,已離我們太遙遠了。

我們想追求的不只是情境再生,更能將心境往回推一點,友善耕作對環境友善了,對人也友善了,在敬天愛地的同時,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有什麼理由不這麼做?有什麼阻礙不讓我們這麼做?生活的壓力已讓您喘不過氣了嗎?

我們都有同樣的夢想與希望!不同的是聯禾米的小農們已經慢慢向前邁進了,聯禾米號很大很大的目標也很明確,舵手不多但很努力,如果能得到更多人認同,我們的夢想會更接近。

阿輝的每日一辭:
內心自在田野中
城市繁忙意難會
聯繫你我情寄此
禾苖初長見新綠
米香望傳千萬里

素人青年農

李婉甄 綽號茶,2009年底考慮以農為業,隔年開始水稻田的習作,身為一個毫無學經歷的素人,學的是資訊管理,在職場上選擇也一直都不是相關工作,進入農業領域,當初的選擇的確是充滿傻勁,幸運的是一路都有人幫忙不致受挫。茶認為生態的重要性優先於產量,稻株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折損,但無妨,也許這本該是合理的收成範圍。大自然中的生物孰好孰壞是一體兩面,對稻作而言的害蟲(如蚜蟲),卻是益蟲(如瓢蟲)的食物來源,不論是有機防治或化學農藥防治的噴藥可能阻擋病蟲害發生,但連同益蟲一併排除了,破壞整體生態的平衡感;若不噴藥,蜻蜓、蜘蛛、瓢蟲、食蚜蠅等益蟲紛紛回來了,生態平衡了,就不需要任何人為的防治,我稱呼這叫生態友善農法。2014年,是第五年的稻作,36歲,期望自己可以一直做下去。

徐苑斐 綽號阿肥,剛滿31歲,今年是務農的三年級生。是個土生土長的都市小孩,在過去所學的空間規劃/設計的工作上,經常是熬夜、與世隔絕的不見天日,庸庸碌碌卻不太曉得自己到底做了什麼。踏入務農是想讓自己更完整,透過身體的直接實踐,跟土地的節奏時節一起呼吸,透過自己的勞動將友善耕作的食物提供給大家吃,另外或有餘力與空間時發展自己喜愛的手作與關心的議題。

農村提供了生存,我也需要它,而我們是緊密相互聯繫的。我想,或許關心土地聽來很遙遠,開始自己當農夫可能是朝向的第一小步。

聯禾國新移民

曾繁宜 綽號螞蟻,38歲的小農。談話的聲線間,我們聽得出他對「家」的期待。「耕耘這片土地,是因為我對家的眷戀!」繁宜說:「我一個人整整生活20年…」因為父母北上工作,從小他就是鑰匙兒童,國中後,哥哥離家當兵,父母則回到內城老家,他卻被留下來,在都市裡繼續完成學業。

巨蟹戀家的他,埋著依戀,獨自一人吃飯睡覺、上課甚至到就業。生命中,很缺憾一直少了「家庭」這一塊…。

四年前,父親留下年邁的母親讓繁宜照顧。看著眼前就像父親般的偌大田地,他重新描繪對家庭生活的一份期待。於是,傍著山、仰著天空,一呼一吸這裡屬於「家」的沁新空氣間,他選擇用最貼近土地的方式,雙手沾滿泥土香氣,用力鬆土、引水灌溉,在陽光下的水稻田間,割下金黃飽滿的稻穗,努力守護父親留下的家園,希望由他種出來的「聯禾米」,傳遞出來的是一份對家的情感!

李明海 民國39年次,他曾在台灣建築業興盛時,在建築業工作過;也曾在梨山種植過水梨、高山蔬菜十餘年,後來顧及要照顧孩子,十多年前便下山開始在內城種田、種蔬菜,和老婆兩人以批發、零售蔬菜為生。李明海認為賣菜是個良心事業,雖然沒有人會知道你到底是在使用農藥後第幾天將菜採收下來販售,但是見到現代人罹癌機率大幅上升,種菜人應有所警惕,要本著良心好好耕作。他以防治番茄病蟲害為例,將香菸泡一晚的水,利用香煙水噴散番茄根莖來防治蟲害,不會比農藥的效果差。

2013年第一次參加聯禾米計畫,李明海表示他會和大家好好切磋技術,和已參與此計畫的其他農夫學習,也希望聯禾米計畫漸漸能夠在內城發揮漣漪效應,讓更多人跟進。

About the author

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administrator

友善農作推廣,友善廚房運作,食農教育推行,友善成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