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eter
非營利組織的國際參與行動
2014年的夏天我先是與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陳慈美老師遠赴希臘羅德島參與一場跨領域的學術研討會,返台後又立刻投入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在宜蘭所籌辦的「國際環境守護組織(Caretakers of the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CEI)青年年會」,台灣在這兩個國際平台上的參與與努力皆受到許多外籍友人的嘉許。我從這兩個會議省悟到,即便台灣因政治因素在國家定位上頻遭他國打壓,但類似的非官方交流機會卻大大提供了台灣在國際重要議題上的參與機會與發言權,更難得的是我們也藉此與許多國際友人培養出深厚友誼,共同為環境教育的未來互相激勵。
今年來台演講的鮑思敏教授(Klaus Bosselmann)是去年2014時我在羅德島上參與的跨領域學術研討會「全球生態完整性組織」(Global Ecological Integrity Group, GEIG)中的主題講者,當時他的講述主題為「留心差距:國家治理與生態完整性(Mind the Gap: State governance and ecological integrity)」,陳慈美老師敏感察覺到此一主題恰好與近幾年台灣蓬勃發展的青年運動與公民參與有所回應,還在希臘時就力邀鮑思敏教授來台宣講,因而促成這樁美事,日和則亦有幸共同參與其中。
從國家治理看小國小民的出路
在今年地球日前夕所舉辦的「與大自然和解」研討會,除邀請來自紐西蘭的鮑思敏教授(Klaus Bosselmann)主講,更與本地學者與民間團體的共同合作,結合理論與實務個案,盼望再次喚起台灣人民關心所居住的地球,共同尋找與大自然和解的契機。
在研討會中鮑思敏教授提到,政府的角色實為自然共有財(不論是地方性、全國性或全球性)的受託者,然而目前的國家做法比較像是企業組織,對於成長以及任何能被消費的東西,具有無止息的胃口。而當我們的企業、國家、人民皆忽視人類心靈健全,只在意經濟獲利時,毒油、毒茶、毒肉等食安事件的發生似乎也不足為奇。鮑思敏進一步指出在這樣一個人心崩毀的時刻,更需仰靠成熟公民社會的運作共同為國家找路,他提醒:「新的治理模式,絕不是由國家或政府贈與我們,市民社會本身必須先提出倡議,並推動這樣的觀念──由下而上──至終讓國家和政府作出回應,然後和市民社會一起創造出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組織改造過程。」
事實上不單台灣,人類世界正面臨共同的挑戰與困境,而全球各地因應而起的公民運動儼然成為邁向永續變革的手段。鮑思敏教授以Ross Jackson於2012書籍(攻佔街頭:全球政經改革街圖,原文Occupy World Street: A Global Roadmap for Radic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form)當中哥斯大黎加政府決議卸除武裝及在2020年達到碳排放零成長的例子勉勵台灣,指出小國也能有屬於小國的出路。他鼓勵台灣人民思考自己國家的優勢與劣勢,將危機化為轉機,他在演講中直接指出面對複雜的兩岸關係,台灣若能勇敢放棄武力裝甲,反可能因此受到國際關注而讓對方不敢輕舉妄動。這聽來過於草莽的決定,其實真正處理的議題是一個國家究竟有無足夠的自信去面對自己的不足與缺憾,或許不論是面對環境危機或是國家發展,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與大自然以及與自己和解的智慧。
作者: Peter
非營利組織的國際參與行動
2014年的夏天我先是與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陳慈美老師遠赴希臘羅德島參與一場跨領域的學術研討會,返台後又立刻投入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在宜蘭所籌辦的「國際環境守護組織(Caretakers of the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CEI)青年年會」,台灣在這兩個國際平台上的參與與努力皆受到許多外籍友人的嘉許。我從這兩個會議省悟到,即便台灣因政治因素在國家定位上頻遭他國打壓,但類似的非官方交流機會卻大大提供了台灣在國際重要議題上的參與機會與發言權,更難得的是我們也藉此與許多國際友人培養出深厚友誼,共同為環境教育的未來互相激勵。
今年來台演講的鮑思敏教授(Klaus Bosselmann)是去年2014時我在羅德島上參與的跨領域學術研討會「全球生態完整性組織」(Global Ecological Integrity Group, GEIG)中的主題講者,當時他的講述主題為「留心差距:國家治理與生態完整性(Mind the Gap: State governance and ecological integrity)」,陳慈美老師敏感察覺到此一主題恰好與近幾年台灣蓬勃發展的青年運動與公民參與有所回應,還在希臘時就力邀鮑思敏教授來台宣講,因而促成這樁美事,日和則亦有幸共同參與其中。
從國家治理看小國小民的出路
在今年地球日前夕所舉辦的「與大自然和解」研討會,除邀請來自紐西蘭的鮑思敏教授(Klaus Bosselmann)主講,更與本地學者與民間團體的共同合作,結合理論與實務個案,盼望再次喚起台灣人民關心所居住的地球,共同尋找與大自然和解的契機。
在研討會中鮑思敏教授提到,政府的角色實為自然共有財(不論是地方性、全國性或全球性)的受託者,然而目前的國家做法比較像是企業組織,對於成長以及任何能被消費的東西,具有無止息的胃口。而當我們的企業、國家、人民皆忽視人類心靈健全,只在意經濟獲利時,毒油、毒茶、毒肉等食安事件的發生似乎也不足為奇。鮑思敏進一步指出在這樣一個人心崩毀的時刻,更需仰靠成熟公民社會的運作共同為國家找路,他提醒:「新的治理模式,絕不是由國家或政府贈與我們,市民社會本身必須先提出倡議,並推動這樣的觀念──由下而上──至終讓國家和政府作出回應,然後和市民社會一起創造出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組織改造過程。」
事實上不單台灣,人類世界正面臨共同的挑戰與困境,而全球各地因應而起的公民運動儼然成為邁向永續變革的手段。鮑思敏教授以Ross Jackson於2012書籍(攻佔街頭:全球政經改革街圖,原文Occupy World Street: A Global Roadmap for Radic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form)當中哥斯大黎加政府決議卸除武裝及在2020年達到碳排放零成長的例子勉勵台灣,指出小國也能有屬於小國的出路。他鼓勵台灣人民思考自己國家的優勢與劣勢,將危機化為轉機,他在演講中直接指出面對複雜的兩岸關係,台灣若能勇敢放棄武力裝甲,反可能因此受到國際關注而讓對方不敢輕舉妄動。這聽來過於草莽的決定,其實真正處理的議題是一個國家究竟有無足夠的自信去面對自己的不足與缺憾,或許不論是面對環境危機或是國家發展,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與大自然以及與自己和解的智慧。
About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