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辦公室之和我想得不一樣

By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綠辦公室之和我想得不一樣

作者:Kiwa 2012.1.19

早在四年前,就曾在報紙的報導裡看過介紹”博仲法律事務所”的屋頂菜園和生態廁所。一直到去年12月才有機會拜訪。當天,我站在重慶南路上,試著尋找綠屋頂的蹤影,不一會兒我真的在大馬路的眾多建築當中,猜到事務所的所在地。

當日接待我的是博仲法律事務所「綠辦公室」的專職人員,沈先生。他本身也在自家的屋頂種植蔬菜,很多相關問題詢問他,他都是有問必答。沈先生一聽到我也希望製作雨水收集,因此先帶我參觀位於屋頂的雨水收集裝置。

博仲利用了三個700公升的水塔,總共2.1噸的容器來回收雨水。沈先生提到,由於去年11月份台北多雨,因此所收集的雨水讓事務所足以不利用自來水便可以沖馬桶660次,我聽到覺得非常的振奮,的確,就如同彭明輝老師所說的:「台灣最大的水庫在每個人的屋頂」。然而,沈先生提到:「做雨水收集,絕對不是以經濟角度當做出發點。」這句話令我覺得匪夷索思,接著他說,從自來水錶來看,這些省下來的水總共也就只有省下四度水,一度水政府所收的水費是15元,也就是說上個月靠雨水收集省下60元。我又問:那一度水到底是多少水量呢?他回答:一度水是一千公升,我聽了非常吃驚!一千公升政府才向人民索取15元,難怪”別喝瓶裝水”一書曾提到,瓶裝水是非常昂貴的。這也讓我思索了何謂”合理收費”?如果政府只和人民收這麼低價的水費,人民會珍惜嗎?這件事情讓我很震驚,也讓我這個”喝水/用水不知水價”的台灣人民覺得很慚愧。

沈先生也和我示範了雨水收集接到馬桶的管線,以及和我說明,在操作切換自來水以及雨水前,必須先有人至雨水回收的水塔確認是否有水;他也提到,其實這裝置曾經有改良過,因為第一次做的時候,沒有注意前段水排除的問題,造成因為含有砂石的雨水到了馬桶後,會造成輸水管線的阻塞,反而還必須請人來通馬桶。看來,雖然,雨水收集聽起來很簡單,其實有很多小細節必須注意。

接下來,就是屋頂菜園的部分。沈先生提到,如果我有機會進行屋頂菜園時,可能可以思考到底要用什麼樣的種菜材質才符合永續生活!利用這些廢輪胎可讓廢棄物有重新利用的價值,而另一方面,去年「塑化劑」議題,則會讓我們重新思考:如此種出來的食物到底安不安全?因此,種植器皿的考量可以更多元的思考。

當初屋頂菜園規劃,是每一位辦公室同仁都要認養一個輪胎來開始的。沈先生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如何持續下去”才是菜園、以及生態廁所的關鍵。因為,原本設定每個人都會有負責的區塊,可是負責的同仁因為蚊蟲、紫外線、忙碌各種無法持續的因素,所有的蔬菜枯死的、被蟲吃掉的、以及病死的,如此都不叫菜園,充其量就是個廢輪胎放置處。其實,種菜、種植物都不難,重要的是要有人照顧,不能荒蕪;而生態廁所也是,利用木屑、乾草覆蓋後的便所一點也不臭,但是也必須考慮到”實用性”,否則只有一兩個人上的生態廁所,沒有”產出”也就不會有當初設立所希望的堆肥。

利用木屑、乾草所製作的生態廁所,沒有臭味。

將尿液排入種植水草的水生池,可以讓尿液被回收。

屋頂菜園座落於樓層頂端,沒有遮蔽物,因此很容易有風大的問題。勢必是需要利用植栽,來製作像防風林一般的效果,才有辦法讓屋頂菜園不至於全軍覆沒。讓果樹種在最上層、第二層種還可以擋風的,最下面一層來種蔬菜,順應自然便可以讓蔬菜長得好。雖然屋頂的面積數不大,但和在任何地方種植一樣,都可以有很多的學習,比如:讓植物生長在有限的空間環境,和較大的空間環境,植物的生長就會有所不同。因為,環境大的地方讓植物有一種身處大自然的感受,加上土壤提供的養分多,自然便生長的很好。

種在大範圍面積的木瓜樹,樹木發育得良好。

以盆栽方式種植的木瓜樹,便會生長不良。

參訪完了屋頂的雨水回收、屋頂菜園之後,沈先生帶我來到一個像員工喝茶、咖啡等,有咖啡吧台的一個休憩空間。有趣的是,還發現了有人在這裡餵小孩吃飯!後來,我想到當初查詢網路資料時,看到公司為了讓員工安心上班,因此特別開闢了這樣的空間。親子天下的報導裡指出,當初這個舉動在很多企業主眼裡,根本就是非常昂貴的支出,沒想到也因為此舉讓員工安心之後,反而員工的流動率降低很多。

未來,不僅是樓頂,博仲還要擴大雨水回收的樓層;另一方面,員工安親的區域也會因為同仁的小孩增加,即將繼續擴充中。這讓我想到,當初博仲法律事務所創辦人文魯彬因為希望獲利的一部分能夠做環保,遭到最初一批合夥人的不同意,因此自己出來創辦了博仲。現在,他的堅持讓博仲不僅僅是一個綠色辦公室,更是一個對員工友善的辦公室。

延伸閱讀:

雨水收集工作坊:http://sunfund.pixnet.net/blog/post/41410531

博仲法律事務所-社群:http://www.winklerpartners.com/?cat=66&lang=zh-hant

About the author

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 administrator

友善農作推廣,友善廚房運作,食農教育推行,友善成果分享。